欢迎访问平顶山党史网!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繁體
解放战争时期的平顶山

解放战争时期的平顶山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和停战协定,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平顶山人民在白色恐怖下,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党的组织也开始恢复发展。陈谢集团挺进豫西后,依托伏牛山,东西机动作战,对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土顽发起进攻,从1947年底到1948年初,连克30多座县城,解放了国民党统治的大片土地,临汝、鲁山、宝丰、郏县、叶县等相继获得解放,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民主政府,之后,各县开展了剿匪、反霸、减租减息、支前等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支援了全国其他地方的解放。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宝丰驻扎,豫陕鄂、豫西区党政军机关先后在鲁山建立,这里一度成为豫西乃至整个中原解放区的军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平顶山各县的解放。1947年11月1日,陈谢集团四纵十旅二十八团攻克临汝县城,守敌保安团800余人被歼。战斗结束后,部队向禹县神后土进发。该县保安司令与县长等匪霸率众又乘机窜进县城,为匪作歹。11月14日,九纵二十六旅七十六团又一次攻克临汝县城,只发布了一张布告便撤离县城。一些教匪、地霸乘解放军出城剿匪之机又窜入县城抢劫人民财产。12月22日,九纵二十六旅七十八团第三次解放临汝县城,并于28日攻克国民党临汝保安团长黄万镒的老家黄庄村,生俘黄万镒及以下官兵150余人。1947年11月2日,陈谢集团九纵二十五旅七十三团首次解放鲁山县城,5日,奉命转移。7日下午,国民党李铁军兵团一部与国民党新任县长李超凡带领的保安团会合后又占领了鲁山县城。20日下午,九纵二十七旅七十九团、八十团再次将鲁山县城包围,经过3天的激烈战斗,打垮了国民党鲁山保安团和前来增援的国民党驻宝丰一二四旅三十七团及两个保安队,鲁山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

1947年11月2日,陈谢集团九纵二十六旅奉命奔袭宝丰,解放宝丰县城。5日,解放军奉命转移,县城又被国民党一二四旅占领。12月2日,九纵二十六旅以智取的方式第二次解放了宝丰县城,整编了国民党宝丰地方部队400余人。

1947年11月3日,陈谢集团四纵十旅在旅长周希汉带领下抵郏县西郊。郏县守敌是国民党整编十五师师部、六十四旅的两个团、一二五旅的一个营及郏县民团共3000多人,同时,国民党李铁军兵团的先头部队紧随其后,距离仅60公里。在敌情多变、敌援军重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下,周希汉等旅首长果断决策、灵活指挥,十旅将士英勇攻杀、全歼守敌。4日,郏县获得第一次解放。战斗结束后,十旅一面阻击敌人,一面押解俘虏撤退。国民党军队进驻郏县县城。解放郏县战斗被誉为机动作战的范例,受到了陈赓司令员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称赞。11月23日,陈谢集团九纵再克鲁山,郏县守敌闻风逃窜,郏县第二获得解放。

1947年11月4日,陈谢集团九纵二十六旅七十七团在副旅长张显扬的率领下,解放叶县县城。1947年12月17日,陈谢集团四纵二十二旅解放舞阳县城,今舞钢辖区随之获得解放。

随着平顶山各县获得解放,各级党组织和民主政权也随之成立。豫陕鄂、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平顶山地区的建立。1947年11月,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豫陕鄂后方司令部先后在鲁山成立,11月23日,领导机关进驻县城开展工作,12月底,成立豫陕鄂军区。豫陕鄂党政军机关成立后,在全区大力推进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武装建设。至1948年5月共组建了9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建立了54个县级民主政权。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解放区迅猛扩大,地跨豫陕鄂三省的边区建制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的要求。1948年5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豫陕鄂边区划分为豫西、陕南两个行政区。6月,中共豫西区委员会、豫西区行政主任公署、豫西军区在鲁山成立。原豫陕鄂边区所辖的9个专署,其中一、二、四专署划归陕南区领导,其余6个专署归豫西区领导。原太岳五地委改称豫西一地委,原豫陕鄂七地委改称豫西二地委,原豫陕鄂三地委改称豫西三地委,原豫陕鄂八地委改称豫西四地委,原豫陕鄂五地委改称豫西五地委,原豫陕鄂六地委改称豫西六地委,同时,在鲁山城关设立鲁山市建制,隶属豫西区党委、豫西行署领导。1949年2月,豫西区党委首次代表会议在鲁山县城举行,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指示和中原局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了豫西区的工作,检查纠正了“正在滋长的右倾偏向和无纪律无政府状况”,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系统地进行社会改革”的群众工作方针。在会议闭幕式上,区党委书记张玺宣布:豫西区党委奉命撤消,成立河南省委,区党委机关干部为河南省委的基础,20日后迁往开封。豫陕鄂、豫西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鲁山期间,领导和发动全区人民剿匪反霸,发展生产,大力支援解放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豫西地区党的组织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地方武装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11月,陈谢集团九纵司令员秦基伟和政委黄镇在宝丰县马街干部会上宣布成立豫陕鄂五地委、五专署、五军分区,机关设在马街,后迁入宝丰县城,1948年3月,由宝丰迁至郏县城内。1948年6月,豫陕鄂五专区改为豫西五专区,1949年3月,豫西五专区改为许昌专区。平顶山地区的宝丰、临汝、鲁山、郏县先后归豫陕鄂五地委、豫西五地委、许昌地委领导,叶县、舞钢(原舞阳县)先后归豫陕鄂七地委、豫西二地委、许昌地委领导。

平顶山各县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的建立。1947年12月,临汝县城第三次解放后,在寄料乡观上村建立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政治部),后迁蟒川乡腾店村,1948年4月,迁入县城。9月,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撤销,建立中共临汝县委,到1949年9月,县委下辖9个区委、200个乡村基层党支部,有党员1874名。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于1947年11月24日,在杨楼乡和尚庙村正式建立,先后迁至观上、三间房(现属宝丰)、滕店等地,1948年4月,迁驻临汝县城。6月,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更名为临汝县人民政府。

1947年11月23日,鲁山县城第二次解放后,建立中共鲁山县委员会,到1949年9月,县委辖9个区委,370个支部,有党员3164名。鲁山县人民民主政府于1947年11月4日建立,1948年3月开始,逐步建立健全县政府工作部门。

1947年11月23日,经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批准,建立中共宝丰县委员会。宝丰县人民民主政府建立了两次,第一次是1947年11月2日,第一次解放宝丰县城时,从部队抽派4名宝丰籍干部,建立宝丰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县城西街。国民党第五兵团一二四旅进犯宝丰时,县人民民主政府人员撤离县城。第二次是11月23日在马街成立,12月2日,县人民民主政府移入县城西街,政府职能部门陆续成立。1949年6月,宝丰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宝丰县人民政府。1947年12月,经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批准,建立中共郏县工作委员会,1948年9月,改为中共郏县委员会。1949年底,辖7个区委,有17个党委,206个党支部,全县党员2287名。郏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于1947年12月,下辖5个区政府,1948年后辖8个区政府,1949年9月调整为7个。1947年11月,中共豫陕鄂七地委恢复建立中共叶县委员会,县委与县人民民主政府共同办公。至1949年9月,叶县县委辖9个区委、68个支部,有党员682名。叶县解放后,人民政权组织先在叶县常村建立叶县人民民主政府办事处,行使县政府职权。1947年12月叶县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1948年3月,县政府迁驻叶县城。县政府成立后,全县划为9个区,逐步完成了区、乡政权建设,同时建立充实了政府工作部门。1948年1月25日至2月5日,陈谢集团前委扩大会议在叶县旧县召开。会议总结了5个月来的巨大成绩,也纠正了一些极“左”现象,确定了今后的任务是“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当前主要做好剿匪反霸、减租减息、武装建设、整党整军和群众工作。会议上还决定建立豫陕鄂区党委。4月13日,刘邓大军到叶县,总部先后设在廉村乡谷庄村、田庄乡岗马村和县城。19日,三纵、六纵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岗马村召开,刘伯承司令员作整军报告。5月4日召开旅以上干部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刘伯承司令员致开幕词,宋任穷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邓小平作关于政策问题的报告,张际春作会议总结。1948年5-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驻扎宝丰达半年之久,宝丰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成了中原解放区的首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达、李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这里指挥中原野战军和陈(士榘)唐(亮)兵团逐鹿中原,先后发起了宛东战役、开封战役、雎杞战役、襄樊战役、郑州战役和桐柏江汉之战,消灭国民党正规军20多万人,消灭地方武装10多万人,摧毁了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并在这里筹划了淮海战役,还召开了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团以上干部会议和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等三次重要会议,使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梧、政策水平和战略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结合整党和新式整军,对保证中原各战场的胜利、中原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原局还开办了中原大学,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发布了一系列新区政策,并把宝丰作为新区政策的重点试验县。

叶、宝、鲁、郏、临等县的国民党政权被摧毁后,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在郑州、洛阳训练大批特务、还乡团,派往新解放区,与这些县境内的土匪勾结起来,收罗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极力破坏捣乱,妄图复辟。

临汝、鲁山、宝丰、郏县等县的匪患比较严重,是当时河南省多匪地区之一。土匪恶霸横行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阻挠社会经济秩序的迅速恢复。1948年1月30日《中原局关于巩固豫陕鄂根据地问题复陈谢》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对地主土匪武装,应坚决消灭之,这在豫西特别重要”。为此,平顶山各县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稳定社会秩序。

豫陕鄂五专区根据土匪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加以消灭。军分区副司令员牛子龙利用与宝丰等地部分土匪比较熟悉的关系,抓住土匪想与解放军拉关系,混一官半职的心理采用和平的方式,收编了关亨通等16股2000多名土匪。1948年2月,五专区的地方武装,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消灭了活动在临汝、郏县、宝丰交界汝河两岸的反动会道门———红枪会。在五地委(1949年3月后改为许昌地委)统一部署下,党、政、军、民齐动员,各县成立剿匪指挥部,各县、区协同作战进行剿匪,在南起伏牛山麓,北抵嵩山南侧的广大地区,发起全面剿匪的人民战争。临汝县黄万镒、郏县叶子詹等股匪和鲁山千余名土匪先后被歼灭或瓦解。1949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召开了中共河南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以剿匪反霸为下半年的中心任务。省军区警备二旅开赴鲁山县,协同鲁山、南召两县的地方武装,彻底剿灭鲁山、南召结合部的多股土匪。中共许昌地委、许昌军分区根据平顶山地区股匪少、散匪多、潜匪势众的特点,对重点区和一般区的剿匪兵力作了具体部署。平顶山各县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城乡结合,军民协同迅速开展了清匪斗争。至1949年11月,平顶山地区的股匪、散匪全部被肃清。剿匪斗争的胜利,为进一步反霸、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和社会治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平顶山地区是解放战争中获得解放较早的地区,为支援全国其他地方的解放战争,在各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群众支前高潮。1948年8月,根据豫西第五军分区关于《目前战勤工作几点指示》的精神,临汝、鲁山、宝丰、郏县等在五地委领导下,建立了县、区、乡、村支前组织,广泛地宣传发动群众,很快形成了支前高潮。在支援豫东战役中,仅郏县就支援粮食16.8万公斤,军鞋34779双,土布164641平方尺,担架3000付。10月,郑州战役打响后,各县不仅为解放军主力部队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保障后勤供给,还派出郏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开赴前线作战,为解放郑州做出了贡献。1948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发出《关于全力支援淮海战役的紧急指示》,豫西五分区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各县建立了支前委员会,叶、宝、鲁、郏、临等县,从粮秣、人力、车辆、枪支弹药的准备到公路的检查、电话线路的维修、宣传慰问、民工教育等各项工作进行得紧张有序,有条不紊。战役打响前,军需物资用牛车运,用小车拉以及民工肩挑背扛,一部分由东路送许昌,一部分由南路运漯河。干部群众顶风冒雪,夜以继日地把支前物资送往前线。1949年1月6日,五分区副司令员牛子龙率分区部队及郏县、宝丰、临汝、鲁山等县独立团组成一个纵队,奔赴淮海战场前线,胜利完成了交给的阻击任务。

淮海战役胜利后,各县又迅速投入到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支前运动,征粮、筹款、制军衣,修桥、铺路、架电线,输送枪支弹药,大力组织兵员补充野战军。1949年2月7日,临汝、宝丰县独立团、郏县独立营、叶县支队等光荣升为野战军,经过剿匪,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年3万人参军走上了战场。

为推翻地主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伟大历史变革,1947年冬,临汝、鲁山、宝丰、郏县、叶县等县的中共地方组织和民主政府领导群众,在开展剿匪反霸的同时,着手进行土地改革。刚开始,还没有经验,有些地方出现了打土豪分田地“走马点火”式的急性土改,部分基层政权还为反动分子把持,贫苦农民还没有土改的觉悟,当时的土改效果不好。中共中央及时给予纠正,1948年8月15日,豫西行署颁布了《减租减息纲领》。各县遵照这个《纲领》先后开展“双减”运动。减租,即所有地主、旧式富农及一切公田、学田及祠堂、庙宇、教会所出租的土地,无论何种形式,一律实行“二五”减租,按原租额减去二成半;减息,即解放前农民向地主、旧式富农所借的旧债,一律按月息分半计算减息。至1949年春,各县减租减息先后结束。1949年秋,中共河南省委部署在全省11个县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其中就有平顶山地区的叶、宝、鲁、郏、临5个。在宝丰,县委书记崔金印带领工作队在一区的商酒务、龙泉寺、官衙和四区的东、西太平村首先进行土改试点。仅西太平村,省、地、县、区就派出工作人员200余人。在土改试点工作中,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张玺、许昌地委书记齐文俭等曾亲自到商酒务、西太平等村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确保了土改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平顶山地区,乃至河南全省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百余年间的民主革命时期,平顶山地区的革命斗争走过了一条艰难与辉煌的历程: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农民群众自发地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到共产党领导下有组织有目的地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的斗争,经历了自发斗争遭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到有组织的斗争因领导正确、方向明确、方式灵活、斗争坚决而最后胜利。实践证明,民主革命时期的平顶山,和全国各地一样,只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才能成功。平顶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将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革命斗争的一部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