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平顶山党史网!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繁體
徐玉诺

 

徐玉诺.jpg


徐玉诺(1894-1958),原名言信,字建知,笔名红蠖、红蠖女士等,河南鲁山徐营村人,中国现代革命诗人与小说家,河南著名的民主人士。曾执教于河南、山东、福建、吉林四省27所学校。其一生共创作400多首诗,30多篇小说,20多篇散文,创作与改编剧本7本。

徐玉诺出生于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11岁入学。1913年考入鲁山县里高等小学,受叔父徐兴斋(同盟会员)影响,开始接触新书报,对时事与政治产生大兴趣,渐渐为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担忧。1915年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在求学期间,受“五四”新文化影响,他的民主思想也逐步形成,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作为学生代表,被推举为河南省学联理事,成为河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带领学生举行罢课、游行,印发传单;此外,又在开封设立民校11处,向群众宣讲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鼓舞民气。学生运动被破坏分化后,激愤之下写了短片小说《良心》,控诉和诅咒黑暗社会,这篇小说处女作发表于北京《晨报》,这是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发端,也是他迈上文学道路的起点。1920年到1924年是徐玉诺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兴之所至,可一日数章、甚至在十几天内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先后写了300多篇作品,陆续登载于《小说月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尤其在1922年编辑出版了诗集《将来之花园》和《雪朝》等优秀作品,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受到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称赞。叶圣陶推崇徐玉诺的诗,曾在《文学周报》上写了万言长篇评论《玉诺的诗》,称《玉诺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此外瞿秋白、郑振铎、朱自清、闻一多等人,都对他的诗表示过赞赏和评论。鲁迅曾三番五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却被徐玉诺婉言谢绝。因小说《一只破鞋》和《到何处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徐玉诺被誉为“替社会鸣不平”、“为平民叫苦” 的人。1926年至1937年,先后在洛阳师范、吉林毓文中学、淮阳师范、信阳女师、山东曲阜师范、厦门集美师范、烟台八中、开封中州中学任教,也曾担任厦门大学校刊编辑部主任及《思明日报》编辑。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请求北上抗日。1938年6月,回家乡出任民众教育馆馆长。为把全国战场的形势报道给民众,激扬民气,联合救亡,创办了鲁山《民众日报》,自任主编。后为扩大抗日宣传,组织“鲁山县抗战巡回宣传队”,自任队长,带领队员跋山涉宣传抗战,对唤起鲁山民众抗日,起了很大作用。因发表文章触犯当地缙绅于1939年7月被迫离开民教馆。1947年鲁山解放,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把全部心血献给社会主义事业。1958年4月9日病逝于开封,归葬故里鲁山徐营凤凰山下。在他去世三个月后,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朱家坟夜话》。1983年2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徐玉诺诗集》。